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答案 1:
突发事件下个体抢购商品有几个因素:心理预期、行为决策、突发事件、信息公开以及政府。这种事件往往有突发性、-性、快速平息等特点。
人们在突发事件下通常会估量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预期效果(指的是心理预期效用)。比如这次抢购碘盐:首先,爆出核辐射信息、并有专家说碘抗辐射;之后,大众接到这个讯息,大众可选择延迟购买、正常购买和突击购买,因为核辐射这个信息具有很强的恐慌性,大众预期结果很糟时,往往进行谨慎选择。而突击购买碘盐正是谨慎决策,不求收益最大,但求遗憾最小;然后,大众看到抢购现状,更加肯定自己的预期,决策得到强化和进一步扩散;最后,官方为控制局面进行信息公开和安抚民众;最后的最后,嘿嘿,一切如常,除了盐商爽了之外。
因为相对快速,这种行为主要涉及到的是行为经济中的行动-状态矩阵和前景预期理论,供需理论只对其中的商家涨价有影响,若有兴趣不妨查来学习。
突发抢购一般都是这个流程,除了个别官方信息公开做得特别好,会缩短这个过程,甚至可以阻止强化和进一步扩散的过程。
答案 2:
非理性亢奋+对短缺经济时代的恐慌答案 3:
我对传播的速度和效率感到非常吃惊。如果是传播,它的传播媒介有哪些,路线图是什么,引爆点是什么在哪里。都非常值得研究和思考。如果是戏说的话,我以为最开始是一种-的情绪诱发了老人们的行动,而后带动无知者的跟风,再后来演变成群体行为。答案 4:
事物由确定转换到不确定时,人的行为会发生突变!答案 5:
我觉得单纯的经济学无法解释这种行为,因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参与者必须是完全理性的,就今天这样有人将未来45年吃的盐抱回家完全是出于对谣言的恐慌。不过可以用供需关系来预见未来盐价的些许走势。中国的消费者市场是一个群氓市场,盲目的跟风消费攀比消费恐慌消费,我倒是觉得国家或者企业如果能合理的利用这点,可以拉动内需。话说回来,我觉得这也是中国能持续经济繁荣的根源,所以经济学规律也同样无法解释中国持续高速发展30年的情形。。。答案 6:
>有预谋的谣言制造与传播。以2003年-事件,广为传播的谣言声称醋能预防-。但是2010年的墨西哥湾外海油污外漏事件,却没有人宣称应该囤积盐呢?
利用公众对信息的有限了解。中国人均受教育普遍不高,接触的信息媒介有限,上网群体多为年轻者,而中国的电视报刊媒体不具备媒体从业者的操守,过分地夸大、扭曲信息,最近便有一起-说-死了1万人。
下一篇:Social Buying 如何理解?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数学家笛卡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