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答案 1:
说说个人看法,科学家这个职业在中国一直被神化了,从小受的教育就是科学家是智慧道德毅力blabla的化身,是太阳系里最光辉的生物,到小学班里一问,十个人有九个长大想做科学家。长大了才知道科学界里也有勾心斗角,也有唯利是图,科学家当中更是从来不缺偏执专横甚至人格缺陷者。看看周围的教授学者们,似乎谁都不符合童年时那个“科学家”的崇高形象。其实做研究也就是一个职业而已,没有什么光环在头上。加上研究者越来越多,传说中的灵感和天才让位于可培养的创新能力和程式化的信息获取。即使在数学界,不是天才也可以成为颇有成就的数学家。查一下科学家的定义,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获得知识的人。科学家这个词,代表的仅仅是理性的思维方式,严格的求证手段,等等。科学家应该得到的是尊重,而不是崇拜。应该是所有走上研究道路的人的目标,而不是每个小学生日后就放弃的“理想”。我觉得正确的教育应该让孩子发现,自己想做的是消防员/调酒师/小店老板.....长大后真的成了最勇敢的消防员/最有创意的调酒师/最个性的小店老板(甚至去掉定语,平凡也没有关系),而不是让孩子跟着大家说自己想做科学家,长大后才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过理想。答案 2:
我觉得要有一个包容并济的心态,不是说想当科学家就证明这孩子多么深刻了,也不是说想当明星的孩子就多么肤浅了。80一代,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做伟人,要做发明家,最后这些人还不是见到钱就两眼放光,90一代,从小家长告诉他们没钱不行,一样有孩子窝在家里写公式我始终相信,爱因斯坦换了个国家换了个身份换了个性别,他依然会成长为爱因斯坦,全民都去做科学家,未见得最终就能出几个像样的,关键还是,自己要做好自己的定位,自己要过好自己的人生答案 3:
社会大环境影响。像我九零后,小时候还有蛮多人说要当科学家,可是长大后你就会发现“科学家”这个词越来越遥远与模糊,不如眼前看得到的商人、各行各业更吸引人,更容易出成果。答案 4:
1.21世纪让自己生存下去什么最重要——钱!当自己理想中的科学家能赚很多钱吗?能帮我还房贷,还车贷,娶老婆吗?不能。2.小时候认为科学家是去尼斯湖寻找水怪,去神农架探寻野人,去南美寻找印加文明的痕迹,在研究所中根据卫星发回来的照片分析火星上的金字塔建造之谜。但是长大后突然发现,世界上的奥秘似乎已经被发掘殆尽,小时候想的这些谜题现在的人压根就不关心,连-的话题都谈不上,理想中科学家这个职业已然轰然坍塌,何谈向那个方向努力。答案 5:
应该归罪于整个社会对价值观的导向.我们要做的:1,增加良性的导向2,减少对青少年的-影响答案 6:
没有那么多虚的东西,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两个:1. 21世纪以后几乎所有领域的研究都停滞不前,很多工作都是浪费时间,大部分有理想的人到硕士,博士阶段认清事实以后选择了放弃;2. 科研领域得到的物质补偿太少,这个可能也是受到上面1的影响.答案 7:
当科学家意味着需要长期不懈地学习,p-d只是一个开始,而学习并不总是令人愉快的过程。很多时候要经历阅读,思考,试验,失败,否定自己,重新再来这样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几乎没有太多的物质回报。通宵工作的结果可能是花几年的时间出一个东西,而这东西也许有用也许没用。我一直认为和商人相比,科学家更值得尊重,不过现实是人们更向往名利。答案 8:
我了解的情况限于在美国。最近刚得知的一个事实是,很多专业面临着饱和的现象。当科学家意味着选择一条学术之路。在美国,P-d毕业后,从最初的普通教职,到最后拿到终身教授的身份,最顺利的情况,大概需要六年时间。一旦拿到tenure,不但不用再为了出-而出-,而且物质上拥有终身保障(学校无权解雇拥有tenure的教授)。这样看来,搞学术似乎比直接追求名利更稳妥,毕竟商界的名利充满风险。可是由于很多专业出现饱和,每年可以晋升为教授的名额少之又少,有的甚至是“零”。比如物理学,美国很多名校的物理学专业的终身教授名额是有限的,这意味着,如果没有老教授亡故,就没有新的名额给年轻人(这确实很残酷)。所以很多读P-d的年轻人看到了未来之路受阻,便中途转行,或者从一开始就选择别的职业道路。答案 9:
这个东西挺复杂。前面回答了很多,我说下我的了解~媒体对人的成长绝对是有着强大的影响力的。那我们来看-内地的媒体。现在打开电视,入眼基本上全都是娱乐节目,就是看不到科普类的节目。除了C10还能找到一些科学的影子外(当然水平不咋地),其他的电视台就不用想了。反观国外,神马探索频道,国家地理,历史频道,连NASA都开了4个频道,都是讲科学的。科普节目在美国德国包括-等这些发达国家电视台节目总量的20%。这对于整个国民的科学素养的提升,无疑是巨大的。当大家对科学的认识多了之后,进入研究行业的人也就随之增加了。而中国的电视节目却越来越偏向于娱乐化,怎么能让小孩子了解科学。再看看网络。打开各种网站,当然最多的还是各种娱乐、体育、财经新闻。唯独看不到科学新闻,有也是很小一个版块,或者是只有在-颁发的时候,才有少的可怜的报道。虽然网络上有不少discovery之类的科学纪录片下载,但这些资源十分稀缺,很多都没有字幕,这让小孩子怎么理解~有的还根本找不到下载的地方~还有就是科普类书籍。现在我国市面上能看到的优秀科学类书籍,很多都是国外引进,包括像环球科学,科学世界之类的-。很少有高质量的中国本土科普书籍。国外不少著名科学家都致力于科普工作,经常发表文章,出版科普书籍来支持科普工作,像霍金等科学大师都有不少科普著作发行,不少都是畅销书。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我觉得是科幻小说。我国的科幻小说长期被归纳为儿童文学。科幻小说作者缺少,创作水平也完全不能跟国外比。只有近几年,在《科幻世界》还有大刘等一线的科幻作家的努力下,科幻才慢慢的引起一点注意。看看国外的科学家,不少都有写科幻小说,其小说里对科技的描写,对科学的展望,对未来人类生活的猜测,无疑会吸引一大批人投身其中,为实现小说中的场景努力。就拿当代理论物理大师霍金来说,他在他的畅销书果壳中的宇宙和时间简史里面多次提到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比如星际迷航之类的。21世纪的这一代成长的环境里面完全就没有科学的存在,当然不会觉得以后要当科学家了。答案 10:
思想不独立,科学家有政府官员受人尊敬?官员越来越科学家化,动不动就是研究员,教授,院士,博士.科学家比官员还要官员.比如三峡工程和干旱无关.这个是科学家说的话吗?显然是官员说的借口.另一方面,小时候我们以为科学无所不能.长大后看到我们这也不能,那也不能.一来二去.就成了这个破样子.答案 11:
个人觉得国内是跟教育制度有关,国外是跟社会发展潮流有关。我感觉,国内科学家的发明成果和发现都不怎么重大、惊人,而且除了新闻联播很少的媒体会报道,可能影响力还不如一些港台偶像明星。而且中国的应试教育教给学生除了对翻来覆去的定理的反感就是反感(比如……我记得丘成桐说过的那个夺完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却特感慨地说再也不学数学了的那个天才吧)。而国外,我总感觉国外的崇拜潮流一直在变,记得汤姆克鲁斯演过的空军,结果激发了好多美国人当兵的情感。好像曾经还流行过骑摩托车什么的,结果一大堆美国人从小就像骑个摩托车那么拉风……对于科学家,我想现在不是18世纪的欧洲,科学家在外国人眼里就不会是最光荣的职业了。答案 12:
呵呵,这个问题本身不难回答:)社会当前的主流需要决定了孩子们的梦想,中国还远远谈不上成熟社会,建国初期,孩子们的梦想大多是:我要当-!20年不打仗,这一代人成长起来了……中国的两弹一星也搞完了,在物质社会不丰富的时候科学家们成了时代的明星……而21世纪的今天是个浮华的时代,吸引孩子眼球的东西太多,科学家……很难进入他们的兴趣范围。这里折射出的问题就变得很多,是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了……当然我作为一个搞科普的,感触最深的当然是中国目前的科普事业也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物欲外壳!在中国科技馆里很难看到一个来“学习”的孩子……答案 13:
因为现在中国社会是金钱导向,金钱决定价值,金钱决定地位,穷孩子们想的钱,富孩子们自然会选更轻松更舒服的路走。so……下一篇:人们说道纯精神的时候总是会说“柏拉图式的精神”?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快速地了解一个陌生行业/领域?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