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而之所以命名为「清水岩」,其由来据说是因此地山麓有泉水从石缝涌出,昼夜不停,大旱不涸,灌田数百亩,故称之。相传此水为清代堪舆师林半仙仗剑喝出,从此蕃薯园变成水田,居民就在泉水口筑了一个约四十坪大的清水池,即今之「灵泉池」。
林半仙本名称「林镇仙」,福建惠安人。在清乾隆年间,受福建泉州府总兵胡文海之托,来台欲迁回其先父之遗骨。但林镇仙来台见其父埋骨之地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好穴地,动不得也,但同来的地理师不听信半仙之言,将骨骸掘出封瓮带回去交给总兵。林镇仙知灾难将至,不愿同行回泉州交差,遂独自留台。果然,地理师一行人,他们所乘之船在海上遇难,连人带骨瓮全部沉入海中,无一生还,逃过此一劫难的林镇仙,索性就在台定居。
林镇仙在台到处游山玩水,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一日途经清水岩附近,亦饥亦渴,忽见当地农民正在用午饭,於是他上前讨水喝。而那些农民很亲切的招待他,使他备感温馨,但见他们吃的竟是蕃薯汤,便可知其贫苦,心中顿起报答之情,於是他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开坛作法,将宝剑往地上一插,後将剑拔起,顿时泉水就从剑孔处涌出,水势汹汹,往四处散去。农民一见,顿时欢声雷动,林镇仙此时却命他们快跑,跑越远越好,且不能回头。农民依言拼命地往前跑,水势一直流往农民脚下,农民跑累了就停下来,水势渐缓跟着就止在那里,这代表依农民所跑的距离来决定泉水灌溉面积多寡,所以自此以後,清水岩附近的田园也因此有水可以灌溉,也丰衣足食起来。所以林园人称清水岩为「岩仔」,称这从岩罅中涌出来的一泓清水为「岩池仔」,也就是日後的「清水岩」及「灵泉池」。
而清水岩的南麓有一座观音堂,称之为「清水岩寺」,创建於清康熙5年6月15日(1666),据说缘起於当时有位农夫,在耕作日入而息之际,路经岩下,忽发现光芒数尺,及近一见,发现岩边树上悬挂一只小红香灰囊,两面写明释迦牟尼佛及观音菩萨两座大慈大悲佛号,於是结庵供奉。後来至道光十四年,地方居士张简立将草庵改建为庄严寺宇,一直到民国16年(1927)期间时有修楫,至民国53年8月15日(1964)才兴工全面改建。
而目前清水岩已成为着名的风景区,除了清水寺外,周边有灵泉池、龙蟠洞、长寿茄苳、桃源洞、石船、石台湾、唐荣墓…等景点。从岩上远眺,可见林园乡境、屏东平原,就连琉球屿、琅峤、大武诸山也隐约可见。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