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答案 1:
新中国人在科学领域没有获过诺奖,原因一把一把的,过去有过反科学或轻视科学时期,现在则是急功近利时期。其实,当下无论什么领域,都处于急功近利时期,包括科学、文学、艺术。多数人以专业作为生活或赚钱的途径。急功近利又和政府政策导向和民间风气有关,短时期不可能获得解决。
答案 2:
无需讨论国籍,至少,大多数的科学家都是在国外才有了创新与突破
当然,得对中国的基础教育一定程度上予以肯定,但是,也是因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的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缺乏,在当今的-体制下,城乡差距中,地域限制内,严重缺乏。这是导致国人缺乏创新的理论基础。
但为什么去国外之后,又能有所发展呢。我认为,起原因就是中国大学的体制,其-味道太浓,学术气味太差,中国的学生不是书呆子,清华北大等在80年前也不是现在的样子。很简单的例子,一直说-统治区白色恐怖,说-严厉控制民众言论,但是,当大学生们举行各种-,进行各种激烈争辩时,在起初状态下-并未加以完全阻挠,大学里的环境很宽松,所以那个年代产生了很多至今仍有很大影响力的大师,不仅仅国内,还有那些无法生活在国内的大家。
那时,文人骚客甚至如盛唐时期,可以不为生活所迫而搞自己的学问,而不用为现在的-,课题,职称而搞得焦头烂额。
现在,却无法做到当初的十分之一,去看看大学的学生会,大学的入党,democracy就如为人民服务一样,一句绝对的浮云。为了财富而奋斗,绝对比为了权利而奋斗来的光明磊落,前者是正大光明的为了自己的生活欲望,而后者却是隐晦的,权利无法直接带来财富,而在中国,权利却是制造财富最肥沃的土壤。
说的有些极端了,在-,能把这段话标出来可能性会很小。但是,这些更接近事实。
答案 3: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中国公民没有吧?华人是有的。
原因嘛,我自己认为,外因来说,过-的标准是西方人设置的,可能和中国的标准不一致。从内因来说,新中国以来,中国的许多尖端科技都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不会拿去申请那个奖。同时,民间科研机构基本没有,有一定水平的更没有。还有期间对科学研究的-斗争,当前的学术浮躁,以及经济建设为先形成的重应用科学轻基础科学研究的情况,都应当对中国的科学研究产生过不好的影响。
答案 4:
获奖时刻还是中国籍的人,至今没有。但是目前获得-的华人科学家,至少7人了,而且大多中国诞生,在中国接受了基础教育,能说流利的汉语。李政道、杨振宁、朱棣文、崔琦、丁肇中......
答案 5:
当年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项目本来有机会获得当年的生理学奖或医学奖的,但是研究者们却因为署名问题争执不下,最后报上去的名单竟包含32人。这直接导致中国与-失之交臂。
答案 6:
拿中国国籍的好像还没有。 其实,在理论科学方面,中国的科学进步确实乏善可陈,这一点不能忽视,在很多理论科学领域,中国科学家的对外交流相对较少,外国同行不了解、不认可也是很大一个原因。另、-的后台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喜欢中国政府!
答案 7:
1、李政道 192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
2、杨振宁 1922年出生于中国安徽合肥,19-年加入美国国籍。
1957年,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因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理论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首两位获-的中华-籍和华人-得主。
获奖时他们二人均是中华-国籍
答案 8:
""哥德-猜想""与""狭义相对论""相比,你更相信哪一个,或者干脆说不相信哪个?
[欲把以上转为一个题,请教如何弄]
答案 9:
没有以中国国籍获奖的,但是有华人。主要是体制问题。
答案 10:
科学无国界
答案 11:
教育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业只能是这样了,还能怎么样呢?精英教育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下一篇:怎么快速判断-词?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你觉得“做作”和“秀”一样吗?区别是什么?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