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生活 > 饮食

饮食

福清光饼怎么做,有什么由来

分类: 饮食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8-07

阅读 :473

  福清光饼很好吃,该如何做,又有什么历史由来?

在福州地区百多种地方风味小吃中,光饼是最粗最贱的一种,它的原料仅为面粉、碱面、盐巴,另加一点芝麻,形状如银元般大。在福州,人们通常把饼面没有芝麻的叫“光饼”,有芝麻的叫“福清饼”,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们则把饼面有芝麻的叫“光饼”。

“光饼”的制作方法:

原料:面粉,酵母,苏打,精盐。 做法:
    将面倒在案板上,加苏打、精盐、掺水,溶化调匀再加入酵母,和成面团, 将面团搓成长条,揪成面剂。 把每个剂揉团,擀成扁圆形,中间戳个小洞,制成光饼生坯。 在光饼炉里,放进木炭,待炉温升到50至70℃时,把炉中木炭收拢,让四周火熄灭,出炉内水汽。 迅速将饼坯贴进炉壁内,用手将清水轻轻洒到饼上,使饼面发亮。 旺火使饼面呈浅黄色到金黄色,速将火拨拢,用小铲铲掉后出炉。
由来

说法一:据福州府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抗倭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连日阴雨,军中不能开伙,戚继光便下令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后来,这小饼流入民间,不但普遍食用,而且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后人感念戚公,便把这种小饼叫作“继光饼”。这种叫法如今在该省的福安等地依然保持着。

说法二:起源说是闽东南民众为戚继光的军队预备的干粮。关于这种说法,浙江慈溪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传说能提供一点佐证。据说,戚继光率领士兵追杀捕剿倭寇,贵在用兵神速,但行军过程中,架锅烧饭拖延不少时间,戚继光又想不出其他的好法子。有一次,行军至慈溪龙山东门外,一老农为戚家军献上许多中间小孔、外置芝麻的咸饼以作慰劳,并对戚继光说,这饼光光的,用绳子穿上带在身边,饿时即可充饥。消息传开后,沿海各地的百姓争相为军队做光饼,光饼名称从此流传开来。由于助戚家军平倭有功,据说明嘉靖帝赐名曰“继光饼”,也因为该饼略带咸味,又称咸光饼。

说法三:戚继光解放了被倭寇关押的百姓后,把自己的干粮分给百姓充饥,于是百姓称之为“继光饼”。

补充

光饼以精面粉为主要原料,配以适当的食盐和碱,加水揉成面团,捏成饼状,拍上芝麻,中间打孔,稍醒发后,放人事先烤红的特制的饼炉内,再用当年新采的松针点燃烘烤到酥脆再铲下。光饼,又称光苏饼,是一种福建地方食品。福州地区和建瓯地区均有光饼,但并不相同:

福安光饼:讲究的是“铜脸铁底棉花心”,光饼表面焦黄,色似古铜;饼底脆而坚硬;饼内松软可口。福安烤光饼用的是一口高近两米、直径约有一米的外裹黄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内点起冲天大火把缸壁烧“白”,缸底只剩余烬,然后把做好的饼胚,由两人合作,伸手入缸,飞快准确地贴在缸壁之上,若是迟缓一点,就怕那光着的手臂要烤出泡来。由于烤光饼时面对着的是一只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两人都打着赤膊。他们一个递胚,一个接胚往缸里贴,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动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贴饼声,仿佛音乐伴奏,节奏感十分强烈。不消十分钟,几百只光饼便全部贴完,然后再用炭火慢慢把饼烤熟,真是叫人大开眼界。在这种大缸里烤出的光饼,只只金黄,十分香脆。

建瓯光饼:芝城光饼大约流传于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由浙率部入闽抗倭之时。芝城光饼独具特色。色美、味香、咸、脆嚼后又觉得有甜味。有的长期离乡的邑人,每次回乡探亲后,再外出总要携带些家乡的光饼以饱口福或分给外地的亲友共同品尝。做法:

    把面粉发酵,和好面(10斤面粉约加三斤水),每10斤面粉放盐三至四两、小苏打一两。 把和好的面做成直径约7.5 公分,厚度约一公分的园形饼坯,在坯中间戳一个小洞,一般每个光饼戳一个洞,似瓜子模形。 饼面加葱、肉的光饼每个戳两个洞。 把饼坯贴在火炉上壁四周,旺火使饼面呈浅黄色到金黄色,用小铲铲掉后出炉。
提示在炭火里放一些硫磺,这样烤出的光饼是白色微黄,饼面有光泽,表示金面、银边、瓜子咀。 相关视频新浪视频:福州光饼

下一篇:焖子的做法 焖子的吃法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吃什么去黑眼圈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