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重阳节马上就要到,想做一些重阳糕给家里的老人,请问应该怎样做?
重阳糕亦称“花糕”、“菊糕”、“发糕”等,为重阳节的传统食品。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准备原料:
糯米粉:1000克粳米粉:500克赤豆:250克白糖:1000克红绿果脯:100克红糖:50克豆油:25克制作方法:
重阳节这一天,有吃“重阳糕”的习惯,是由于没有山的地方无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又因为专在重阳吃,就被命名为“重阳糕”。古时,重阳糕十分讲究,糕上嵌以蜜饯、枣脯。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民族文化寓意:重阳糕源起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度其原意,是一般市民因受都市地貌和物产资源的限制,欲登高避祸或采集茱萸多有不便,故以食糕代替登高(糕)、以插纸旗代替插茱萸,藉谐音虚应故事耳,用意则仍在避祸。重阳糕之文化意义着重在“糕”字上:借“糕”字谐音以及制糕之各种佐料的谐音,表现呈祥纳福的祝吉。九月初九食糕的习俗在唐代已经流行:起于唐代以前,至宋工,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为普遍的习俗。重阳糕的源头是先秦的食品“蓬饵”:"蓬"即蓬子,蒿类植物;"饵"即富于黏性的食品,现代汉语辞书多释为"糕饼",因知蓬饵就是用蓬子掺和米粉做成的糕饼状的食品。注意重阳糕是一种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低蛋白的食物,空腹食用后,会促使胃酸分泌过多,引起泛酸,甚至烧心等情况出现,尤其是胃病患者,更易诱使发病。为使重阳糕香甜可口,通常会放入较多的糖甚至猪油,而常用的材料糯米,又是不易消化的食物,所以以下人群在食用重阳糕的时候要注意,应少吃、慎吃或不吃。由于重阳糕中有较多的淀粉、糖、甜豆沙、猪油和果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较高,是一种高热量食物,肥胖者尽量不要吃。因糯米中含有较多的支链淀粉,支链淀粉使血糖升高的幅度更大;机体在消化淀粉的过程中,长链碳水化合物变成了短链碳水化合物,血糖指数也相应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忌食重阳糕,尤其是糯米类的。可制作一些不加糖的椒盐品种的重阳糕。猪油属于动物固醇,食入后引起胆固醇升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不利健康的后果,因此,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须慎重食用。由于甜食食用过多会导致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而糯米食品又不利于消化,所以胃肠功能不好的人一定要慎重食用重阳糕。可自己制作一些经过发酵的重阳糕来食用。有些重阳糕中脂肪含量较高,会加重胰岛细胞的负担,所以胰腺炎患者应慎食。可选择清淡的、脂肪含量少的重阳糕。下一篇:寿司的做法 如何做寿司?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西餐中的奶油蘑菇汤怎么做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