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一、地方沿革
清领时属於嘉义县打猫东顶堡中庄、尾庄仔庄,1901年嘉义厅梅仔坑支厅梅仔坑区梅仔坑庄,1920年台南州嘉义郡小梅庄小梅(大字)小梅(小字),1945年设梅山乡梅北村。
梅北村因位於原梅仔坑庄的北部而得名,与梅东村、梅南村组成梅仔坑。本村是原梅仔坑庄开发较晚的地方,但现是梅山三村人口最多且最密集的村落。为乡公所所在地。现有聚落,梅山、三美庄、下田洋、大园、狮头仑、车头、公馆园。
二、地理环境
梅北村位於梅仔坑盆地的西北部,地势较低,华兴溪流经北侧,形成本乡与古坑乡的界河,经过云林县九个乡镇後注入大海。旱溪流经南侧,为本村与过山村的界线。狮头仑,又名狮头巃,因山头形状如狮头而得名,是东西走向的丘陵地形。
三、聚落分布
车头,位处梅北村北部,因-初年大林糖厂,运甘蔗及旅客同列车行驶,在火车站形成的聚落而得名。台糖公司曾在此铺设五分仔铁路,设有车站,可通至大林、嘉义。光复後,车站废置,随後铁道亦拆除,现仅有一个地名「车头」,在华山路尽头。
公馆园,在梅北村东部,因清朝乾隆年间大业主翁裕的行馆设於此而得名。康熙六十年(1721),经朱一贵之变後,翁裕财产遭劫,然因善观地势与水利灌溉,名下的田亩因得丰收,後来田亩日增,多达千甲,今的古坑、民雄、梅山等地,都设有行馆,收取田租,公馆园为翁裕所七个行馆之一。现公馆遗迹已无处寻,只留下地名。
中庄,因位於街市与尾庄之间而取名,清乾隆年间福建平和县先民到此开垦。现仍保有数家三合院的旧式住宅。由於街区延伸至尾庄,中山路是庄前,庄後有外环道路,本地正处於中间。
三美庄,位於梅北村西部,旧名尾庄,因处梅山街市之尾,紧邻大林镇而得名,光复初期,以尾庄名字不雅,而庄内土地庙旁有一泉水,味道鲜甜,并且在地所产稻米更香,女子又美,因为米香,水甜,人美而得名。现居民仍以务农为主。
大园,位於梅北村南部,因此地原来是一片旱田,水量较多时,偶可种一期稻作,因一大片较平坦,故得名。现旱田已不复存,而是广建民宅。
四、学校教育
嘉义县梅山乡梅北国民小学,因设於梅北村而取名,创於2001年。,招生学区为梅北村、过山村,校址为梅山乡梅北村民生街1号。
嘉义县立梅山国民中学,创於1956年,初名为嘉义县立大林中学梅山分部,1960年独立为嘉义县立梅山初级中学,1968年实施九年国教,改为嘉义县立梅山国民中学,校址原位於梅东村南部的檨仔弯,因九二一集集大地震而受创,2002迁入现址。校址为梅山乡梅北村健康街136号。
五、文化资产
梅山-长老会,位於梅北村下田洋,创於1950年,1953年成立布道所,1971年成为正式的堂会,1981年兴建新的教堂、牧师馆与教育馆。
镇安宫,位於梅北村三美庄横山,建於1962年,主祀福德正神。
梅乡汗路艺文生态馆,1994年成立梅山文教基金会,1995年由文建会推动的全国文艺季,梅山以「梅山汗路」为题,唤起乡民重视古道,并成立文史工作室,2000年兴建会馆,2003年,梅山文教基金会以「梅乡汗路艺文生态馆」为名成为地方文化馆,是嘉义县首座文化馆。文化馆成立要旨,正是「在以农业为经济主力的一片山城里,有群人认为所需的不仅仅是经济,文化正是唤回社会祥净风气的力量。」地址为梅山乡梅北村健康街91号。
六、交通设施
梅北村的交通,(一)省道台3线,梅山段由275至283公里处,经由梅北村,北往古坑乡,南经梅南、永兴、大南村,通往竹崎。(二)县道149线,终点为梅山与台3线交叉处,经云林华山,抵南投竹山,共长40公里。(三)县道162线,终点为梅山与台三线交叉处,东经过山村往大林镇。
中文关键字:梅北村 , 梅北国民小学 , 梅山国民中学 , 梅乡汗路艺文生态馆 , 县道149线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