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牛沟、土牛线、土牛红线,其实指的都是同一种人文上的界线,象徵一种过去区分汉、番之间的界线。清康熙61年(西元1722)朱一贵事件後,浙江总督罗满保主张迁民划界,後因蓝鼎元的反对而变成「唯立石禁入番地」,用来区分生番与汉民,以及防止类似朱一贵的叛乱人士进入山区;到了乾隆年间遂便成一种分隔熟番、生番以及汉民的界线。界线设立初是以生番出没地立石为界,後来以山川溪谷等自然边界为界线;在没有这类自然边界的地方,便是挖沟堆土的方式作为界线。因为土堆的形状像牛卧在地面,所以称为土牛;旁边的深沟则因此称为土牛沟。在界线设立之初,曾在地图上用红笔来标示番界及其所经过的番地,後来虽然用过其他颜色但依旧习惯以红线称在地图上标示这无形的番界,以土牛代表有形的界线。两者因此合称土牛红线。这界线「深六尺,阔一丈二尺」其实并不太能限制汉人的越界开垦,但是却代表着法律的约束与权利义务,这种无形的效力也对沟内沟外的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力。
参考资料
施添福,《清代台湾竹堑地区的土牛沟和区域发展-一个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台湾史论文精选〉,1996年,页15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