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番仔园文化的遗址中,往往出现贝塚。除贝类外,还有鹿、羊、猪、鸟和鱼的骨骼出现。器物特徵方面,则以精致的黑色与灰色陶器为主,红褐色陶居次。黑灰陶上常见连续刺点纹、波浪状栉纹、圈点纹等;此外也有拍印的方格纹、回形纹或鱼骨形纹。石器数量很少,以砾石片打制之石刀、磨光的马鞍形石刀、石槌等较常见;番仔园、龙泉村、山仔脚及鹿寮等遗址都出土铁刀,推测当时已经使用铁器。石器的类型包括打制石锄、磨制长方形带孔石刀、马鞍形石刀和凹石等,但以砾石片打制石刀为数最多,也最具特色。骨角器有骨镞、骨锥和尖状器等。有的遗址还发现玻璃和玛瑙珠。番仔园文化之墓葬,死者的葬式呈直肢、俯身,头部一律朝向东南方向,有的死者的头部还覆有陶罐。2003年10月在台中市惠来里遗址144号抵费地出土的俯身男童葬,市民称之为“小来”。
刘益昌认为可以将蕃仔园文化分为早期的番仔园类型和晚期的鹿寮类型,番仔园类型的年代约始於距今1600年前,存续至距今800年前左右。此类遗址通常发现贝塚,石器数量很少,以砾石石片石刀最常见,推测工具以铁器为主;番仔园遗址就曾出土铁刀;陶器以灰黑陶为主,红褐陶次之,并发现少量磨光黑陶,纹饰常见有刺点、圈点、压印和刻划的带状纹,器型有侈口鼓腹之罐、钵等,有小型贝塚。葬式为俯身葬(在番仔园遗址、麻头路遗址、龙泉村、清水中社遗址都有发现墓葬),有少数有使用覆面陶之行为。
鹿寮类型是紧接前一类型发展而来,距今约800至400年前。出土陶器以浅褐色为主,器型主要是外翻转大口罐型器,制作上大多经过抹泥、研磨加工,因此显得细致。纹饰上以拍印方格纹、鱼骨纹、斜方格纹、条纹为主。番仔园类型的典型点刺纹则少见於此时期。石器的数量非常少,推测是已进入使用金属器时代,但出土的铁器数量并不多。
参考资料
下一篇:理学堂大书院(牛津学堂)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番屯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