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

历史

番仔园文化

分类: 历史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3-11

阅读 :208

番仔园文化分布於台湾中部沿海地区,主要范围是由台中县的大肚山台地西侧缓坡,往南延伸至八卦台地,北至苗栗县南部海岸丘陵。代表遗址包括台中县大甲镇番仔园、外埔乡麻头路、清水镇清水中社、沙鹿镇鹿寮遗址、南势坑遗址、龙井乡山脚、龙泉村、台中市南屯区山仔脚遗址、台中市惠来里遗址上层等。年代距今约2000至400年之前。最早由宋文薰、石璋如等於1956年进行发掘。

  番仔园文化的遗址中,往往出现贝塚。除贝类外,还有鹿、羊、猪、鸟和鱼的骨骼出现。器物特徵方面,则以精致的黑色与灰色陶器为主,红褐色陶居次。黑灰陶上常见连续刺点纹、波浪状栉纹、圈点纹等;此外也有拍印的方格纹、回形纹或鱼骨形纹。石器数量很少,以砾石片打制之石刀、磨光的马鞍形石刀、石槌等较常见;番仔园、龙泉村、山仔脚及鹿寮等遗址都出土铁刀,推测当时已经使用铁器。石器的类型包括打制石锄、磨制长方形带孔石刀、马鞍形石刀和凹石等,但以砾石片打制石刀为数最多,也最具特色。骨角器有骨镞、骨锥和尖状器等。有的遗址还发现玻璃和玛瑙珠。番仔园文化之墓葬,死者的葬式呈直肢、俯身,头部一律朝向东南方向,有的死者的头部还覆有陶罐。2003年10月在台中市惠来里遗址144号抵费地出土的俯身男童葬,市民称之为“小来”。

  刘益昌认为可以将蕃仔园文化分为早期的番仔园类型和晚期的鹿寮类型,番仔园类型的年代约始於距今1600年前,存续至距今800年前左右。此类遗址通常发现贝塚,石器数量很少,以砾石石片石刀最常见,推测工具以铁器为主;番仔园遗址就曾出土铁刀;陶器以灰黑陶为主,红褐陶次之,并发现少量磨光黑陶,纹饰常见有刺点、圈点、压印和刻划的带状纹,器型有侈口鼓腹之罐、钵等,有小型贝塚。葬式为俯身葬(在番仔园遗址、麻头路遗址、龙泉村、清水中社遗址都有发现墓葬),有少数有使用覆面陶之行为。

  鹿寮类型是紧接前一类型发展而来,距今约800至400年前。出土陶器以浅褐色为主,器型主要是外翻转大口罐型器,制作上大多经过抹泥、研磨加工,因此显得细致。纹饰上以拍印方格纹、鱼骨纹、斜方格纹、条纹为主。番仔园类型的典型点刺纹则少见於此时期。石器的数量非常少,推测是已进入使用金属器时代,但出土的铁器数量并不多。

参考资料

    石璋如、宋文薰1956〈铁砧山史前遗址试掘报〉《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8:35-50何传坤 1977 〈台中县大肚山台地及彰化、南投县境八卦山台地史前文化调查报告〉,载张光直编《台湾省浊水溪宇大肚溪流域考古调查报告》:27-64,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何传坤;刘克竑 1998《台中县清水镇清水遗址调查暨考古发掘报告》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委托,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执行,台中。屈慧丽1996《台中市南屯区山仔脚遗址发掘报告》台湾考古百年纪念研讨会会议论文及工作报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何传坤; 屈慧丽;黄正璋2004《南势坑史前遗蹟》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刘益昌1999 《存在的未知─台中地区的考古遗址与史前文化》,台中县立文化中心。刘益昌1999 《存在的未知─台中地区的考古遗址与史前文化》,台中县立文化中心。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失落的惠来人特展http://.nmns.edu.tw/New/Exhibits/92/oldsite/main.htm

下一篇:理学堂大书院(牛津学堂)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番屯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