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答案 1:
端午和屈平原本没什么关系的,早在有屈原以前就有端午了。端午最早是重午之节,重的是时令。端午最是潮湿酷热,所以在这天喝雄黄酒防瘟疫驱五毒。至今,仍有很多地方过端午是与屈原无关的,例如我的家乡,端午是有祭祀活动的,会摘柚叶和一些草药熬水洗澡,以驱五毒,保身体健康,至于屈原……管他呢~历来中国人注重合时节调理身体,顺应天时。重时令,不止是端午节,其他时节也有,但其他与时令有关的节日今天都不太重视了(如夏至等)。屈原不过是恰巧与端午重合了罢,其他对方还有纪念伍子胥和孝女曹娥,但明显我们的政府更喜欢“爱国诗人”这个形象而不待见伍员这个这个具有反抗精神的人(我们需要稳定),所以逐渐地,纪念屈原被推广开了。过端午的还有其他地方,例如苗族地区、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至于韩国就端午申遗有没有道理,那就另说了~至于粽子。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面提到的端午过节食品就有粽子,但却没有提及屈原。邓诚之注的《东京梦华录注》有注,提到有两种传说,一说是楚人哀屈原,每年端午做粽子吃,投粽叶于汨罗江以免游鱼食屈原的尸身,更明确说是屈原姐姐做的!还有一个说法,说是端午祭祀的食品,回归到端午最早的本质上了。答案 2:
1. 如soso所言,端午的起源在于防瘟疫驱五毒,纪念端午是后期附加的。 2. 对于为了怕鱼吃掉屈原尸体而包粽子投入江河,这个说法不大靠谱。如果只是防鱼虾,不如直接投入米饭,而不需要粽叶包裹。对于这个疑问,-百科中提到: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者屈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 ,人们纷纷把装着米的竹筒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也就是所谓的竹筒饭。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我个人觉得,按照一般经验来说,这种故事都是后世附会的。 实际上《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粽叶具有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治-、下血、小便不利、痈肿等功效。那我们再回过去看端午节防瘟疫驱五毒的起源,这种解释应该是更加可信的。当然,一开始未必是包裹的,而是做饭时掺杂或者做容器盛,到后来发展成包裹的可能性更大。答案 3:
首先不只有中国人过端午,还有韩国人也过端午,更可笑的是他们不吃棒子,竟然也是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当初屈原自投汩罗江,后人怕鱼儿们吃掉屈大夫的尸身,就往江里投粽子,再往后呢,太浪费了,还是自己吃了吧……慢慢滴……就有了这个吃粽子的习俗。下一篇:苹果对 “ i ” 字头青睐有加?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福建知名的电商有哪些呢?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