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

历史

伯公壠遗址

分类: 历史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7-14

阅读 :347

伯公壠位於苗栗县大湖乡新开村网形地区的东南侧,另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小山脊上,其南、西、北三面为景山溪环绕,南斜面地形较缓,北斜面则相当陡峻,早期地表已被开辟成阶梯状的水田及果园,亦有两户人家居住,鲤鱼潭水库建设以後,果园废除,农舍铲平,目前尚未淹水部分长满杂草及小树。遗址恰位於山脊中段南缓坡,海拔260-294公尺之间,遗址范围南北宽约100公尺。

  本遗址已至少经过4次以上的发掘,分别於1992年6月、1993年11月、1994年12月、及1995年4月进行过数日至数月的发掘。出土遗物以打制石质标本占绝大多数,而陶片和磨制石器数量极少,且器形单纯。石质标本可分为打制石器、打剥石材、废料,打制石器又可分为石核器、石片器、和小型石片器等。以年代来说,本遗址出土的有机物碳14放射性年代分析差异甚大,有一件样本(漂木)年代高达8700+70 B. P.( Before Present,距今),另一件样本(漂木)年代早於47000 B.P.,但是其余十余件样本(多为木炭)的年代皆不超过300 B. P.。

  由於伯公壠遗址的文化内涵特殊,刘益昌先生将该遗址文化定名为「网形文化」,并将该文化列为台湾早期的旧石器文化之一,与「长滨文化」并存。但是这一项推论并未获得考古学界广泛的接受。首先,年代测定的样本问题。本遗址地层经过剧烈变动,无法了解原有的地层关系。那麽这个地层中出现的任何材料之关系是如何证明属同一时代,同一处所?且遗址报告亦说明样本是「漂木」,更不易确定其来源。第二个问题是,年代测定数据的解释。如果将遗址中的样本依地层深浅排列层位,再观察其测得的数据,很明显的,不只是相同深度的样本,年代发生不合理的差异;甚至不同深度的样本,出现时代错乱的情形。总的来说,根据实际考古发掘出土材料的分析,基本上无法证实在伯公壠遗址在大约5万年到8250年前有人类活动的迹象。

参考资料

    刘益昌1995《鲤鱼潭水库计画地区第二期史蹟调查暨伯公壠遗址发掘计画报告》。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匡悌2001〈对台湾历史教科书中「史前史」部分的疑义〉,《新史学》12:(2),p.173 – 193。

下一篇:丹大事件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企业集团化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