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

历史

下罟大埔遗址

分类: 历史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7-14

阅读 :389

下罟大埔遗址行政隶属於台北县八里乡下罟村,位於八里乡廖添丁庙西南方约1公里处,可由台15号道路到达,在公路南侧的坡地,八里第一公墓东界北侧的台地即为遗址所在;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21°22'44",北纬25°08'49"。地形上为林口台地与八里平原交界处之缓坡。

  1959年3月下旬,中央研究院石璋如先生与台大考古人类学系学生在挖掘十三行遗址时,盛清沂先生随同参观,见南方林口台地边缘平坦,临溪流入海处,地形甚佳,遂往调查,即发现此遗址。此遗址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约30公尺,北距台湾海峡不到1公里;东离红水仙河约0.5公里;西方林口台地斜坡是八里乡第一公墓;公墓北侧约150公尺即遗址中心(盛清沂1960)。这次的调查采集到石质标本5件:有箭镞、砂岩石槌、砂岩打剥制石锄、石臼残1件。另外陶器残片23件,陶器质地粗糙含砂红褐色,陶面有条纹及绳纹,但素面无纹者居多。除上述的调查外,後来在1963年刘斌雄、1980年黄士强等、1990年「台湾地区史前考古资料调查研究计画」等均曾於本遗址做过地表调查。之後1996年臧振华等调查采集的遗物有:打制石锄、石锛、石镞。1998年刘益昌调查采集到打制石斧、石矛、石镞、石锤、石臼等遗物。2004年「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计画第七期」执行期间,陈得仁亦曾对此遗址做过较详细的调查,当时的调查发现除了第一公墓有零星的石片器分布外,公墓东侧的菜园则有较密集的陶、石器标本出土,遗址的保存状况还算不错,并且采集了不少的遗物,石器类的标本有石锄、石锛、石镞、石片器、砥石、石锤、石片等,陶器类的标本有夹砂类和泥质类的绳纹陶罐、大坌坑文化类型的泥质划纹陶钵等。

  根据以上这些调查所采集到的遗物特徴与材质判断,本遗址的文化归属为晚期大坌坑文化(刘益昌1993)。大坌坑文化为台湾地区至今所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约在5000-4500B.P左右,此文化陶器通称粗绳纹陶,其陶器特徵为手制;质地松软,常含砂色呈暗红或深浅褐(臧振华、刘益昌、邱敏勇1996)。

参考资料

    盛清沂(1960)《台北县志 卷四 史前志》台北:台北县文献委员会。黄士强、臧振华、陈仲玉、刘益昌(1993)《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研究计画第一期研究报告》内政部委托,中国民族学会执行研究计画报告。臧振华、刘益昌、邱敏勇(1996)〈卷尾賸录史前考古〉重修台湾省通志》:21-89,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刘益昌、郭素秋、卢瑞樱、戴瑞春、陈得仁(2004)《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研究计画第 第七期》内政部委托,中央研究院执行研究计画报告。

下一篇:乙未战争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教育基本法」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